理论宣讲要“有味”,春风化雨润心田

来源: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编辑:陈方炜 发布: 2020-07-09 10:56
更要追求接地气、乡土味。

炎炎夏日,夜色渐浓。村民们手摇蒲扇,陆陆续续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江西省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的“屋场夜话”开场了。“嘿哟嗬……寻乌河水波连波,一法一规总关情,百科全书《民法典》,生老病死它都管……”65岁的王焕平一亮嗓,歌词晓畅,曲调悠扬,引来现场村民一片叫好。宣讲人用地道的乡音土语“亮嗓”,用新形式新话题“说理论”,让理论宣讲带有更多的“泥土味”,市民们纷纷表示十分生动和有说服力。

虽是“土味”表演,但台上每个人唱得响亮、跳得起劲,台下观众听得兴起,情不自禁地跟唱、叫好。党的创新理论,就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,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,理论宣讲以微言大义为主旨,于细微处见功夫,着力讲透党的创新理论、政策发展和历史使命,从“细微处”凸显“大格局”,因此要有“土味”、“情味”、“鲜味”,才能让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”入寻常百姓家。

要有“土味”,就要放得下“官话”。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”。理论宣讲也要讲究原生态、泥土香,基层宣讲的受众是广大农村群众,因此,更要追求接地气、乡土味。深入田间地头,与群众“零距离”的交谈,将微宣讲做成传播党的真声音得“金话筒”,多些 “真材实料”的“干货”,将大理论具化细化为小选题,用“群众视角”看问题,用“百姓语言”讲道理,用“喜闻乐见”新形式,党的声音才能在群众中落地开花。

要有“情味”,就要讲得好“白话”。“即之若易,而仰之愈高。党的创新理论,饱含着真挚的人民情怀,闪烁着顺应时代呼唤书写的光辉思想,是理性深度与情感温度交相辉映的光辉思想。打通基层干群理论学习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要凸显人情味、乡情味。要联系好实际,让群众“坐得住”;讲好“大白话”,让群众“听得懂”, 幽默生动、妙语天成,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温暖、拨云见日的智慧、鼓舞人心的力量。新理论插上语言美的翅膀,有血有肉,入脑入心,真正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要有“鲜味”,就要抛得开“套话”。“写字要写田字格,人人都要讲道德;社会公德要遵守,不搞赌博不去偷……”一支支“山歌伴飞新思想”志愿服务队走村串寨,将党的创新理论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编成山歌,巡回传唱。“命运共同体”“一带一路”“经济新常态”,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,让世界听懂“中国之声”,又提高了“向世界说明中国”的能力还有“蛮拼的”“世界那么大”等创新性话语表达就是如此。它们一改空洞乏味的“套话”、“空话”,转而寻求一种“新鲜”的表达,无不让人耳目一新,这样的宣讲方能接地气、冒热气、聚人气。

曹瑞晓

猜你还想看:

曹瑞晓:被“怒怼”的奇葩证明何以“圈粉”无数

这个证明实在是又有温度又有力度。

曹瑞晓:副局长“怒怼群众”岂止是丢了“官样”

在人人都有“麦克风”的时代,说好“官言官语”是一门语言艺术。

用书香为新时代青年点亮厚重底色

读书对于新时代青年人来说,更是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“金钥匙”,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,在倡导全民阅读、建设书香社会的大潮中,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理应当好表率、作好示范,做好全民阅读的“排头兵”。

曹瑞晓:政府食堂“开门纳客”显智慧

机关大院食堂对外开放,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

求助、维权、咨询,找《今帮忙》

  • 九江:黄山松 181 7921 0110
  • 吉安:彭南 135 7688 5601
  • 鹰潭:王重 181 7019 9110
  • 景德镇:黄益华 181 0798 1344